鱼的种类不同,使用的调漂方法也往往有所区别,这是因为不同鱼类的觅食水层不同,进食特点也完全不同。单纯从鱼嘴的角度来看,其实鱼嘴大致有三种“朝向”,鱼嘴朝前的,比如鲫鱼、草鱼等等,这些鱼类是全水层都能进食的鱼类。还有朝上长得,最典型的就是翘嘴和鳊鱼,这些鱼类通常不会贴底进食。嘴巴朝上生长,进食水底的食物需要“倒立”,所以钓大翘嘴基本四季都是钓浮。钓鳊鱼通常是钓离底。
还有朝下长得,这类鱼是典型的底层进食的鱼类,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鲤鱼、鲮鱼、花骨鱼、黄尾鲴、青鱼等等,这些鱼类通常不会上浮进食,因为中上层的食物进食起来难度较大。鲤鱼会利用发达的上嘴唇拱开水泥的泥沙寻找食物,如同水底的推土机一般;鲮鱼是淡水鱼中食谱最广的一种,有清道夫的美称;花骨鱼腹部扁平,嘴巴朝下,最喜欢进食水底的各种昆虫;青鱼体型硕大,最喜欢进食水底的螺蚬等带壳软体动物,在觅食的时候甚至有原地咬碎食物的特点。
黄尾鲴就比较有特点了,嘴巴朝下而且口裂很小,一边用上嘴唇刮水底青苔一边往前走。嘴巴的朝向影响了进食的水层,自然也影响了调漂的方法、民间钓鱼谚语说钓底渔获多,这是因为底层鱼类的种类更多,而且就算是中上层鱼类也能通过钓底钓到。民间还有钓钝渔获多的说法,指的是在野钓中尽量钓钝一些,因为目标鱼是底层鱼类为主,并且野钓中难免遇上走水、刮风的客观条件。针对嘴巴朝下的目标鱼,在调漂的方法上也是建议钓钝,而且是非常钝。
从钓组在水底的状态来看,至少双钩躺底,才能确保较高的中鱼率。这是因为此时双子线松弛弯曲,在口下位的鱼类就饵时,不会出现上嘴唇先碰到子线的现象。鱼就饵轻松,吃钩深,跑鱼的现象也会更少发生一些。比如说钓鲤鱼、钓鲮鱼,钓青鱼,都可以试试无钩调漂方法,不挂子线调漂,挂子线找底,钓底的钓目跟不挂子线的调目相同即可,这样就大致是双子线松弛弯曲的状态,双钩始终躺在水底。
如果是钓花骨鱼,或者是钓黄尾鲴,建议调漂还要更钝一些。因为花骨鱼是偏肉食性的鱼类,扁平的腹部是可以在流水中停留的特征,所以钓花骨鱼需要钓流水,那么就需要很好的固定住钓组。黄尾鲴的进食特点是通过坚硬的上嘴唇刮食水底的青苔,一边吃一边游动,调漂稍稍灵一点就没有中鱼率,很容易出现锚鱼的现象。所以可以无子线调漂,调整到铅坠躺底才比较合适。别看这两种鱼的体型都不大,但是体力都非常充沛,花骨鱼经常和流水抗争,黄尾鲴也有小鱼中的大力士的叫法,不用担心过钝导致漂相不好传递。
最后要注意,对于野钓来说还是钓钝为主,才这是野钓的常态。最经典的两种调漂方法就是以上两种,不挂子线调N,挂子线钓N;不挂子线调N,不挂子线钓N 2,然后挂上子线和饵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