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鱼种论述
食蚊鱼因嗜食蚊子幼虫而得名,别称柳条鱼、大肚鱼、山坑鱼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鳉形目、胎鳉科、食蚊鱼属小型淡水鱼类,成鱼每天吞食蚊子幼虫可达2000余只,无食用价值,但有一定的观赏价值,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。
二、形态特征
食蚊鱼体长形、略侧扁,背缘浅弧形,腹部圆凸,头短宽,吻短,眼大,口小、上位,颌齿细小,体被圆鳞,无侧线,背鳍位于体中点之后,臀鳍位于背鳍前下方,尾鳍圆形,体背灰黑色,腹部白色,头背有1黑斑,沿背部到尾柄末端有黑色条纹,除腹鳍外各鳍具小黑点。
三、分布范围
食蚊鱼原产于美国,无食用价值,因嗜食蚊子幼虫且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被引入中国,1911年首次从夏威夷引入,1926年又从美国渔业局引入一批,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移植到南北各地,现已成为华南地区池塘、水沟、低洼地等小水体的优势种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食蚊鱼是暖水性鱼类,喜栖息在水库、湖泊、池塘、沼泽、沟渠、低洼地等静水中,生存水温4.5~40℃,最适水温18~30℃,部分个体甚至能在臭水沟等水体中生存。
2、食性:食蚊鱼是肉食性鱼类,喜集群在表层活动,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,幼鱼主食轮虫、纤毛虫等,成鱼嗜喜食蚊子幼虫,一昼夜一尾成鱼可吞食蚊子幼虫达2000余只。
3、繁殖:食蚊鱼是胎生型鱼类,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,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,繁殖季节4~10月,每隔30~40天可产仔1次,每年繁殖3~7次,每次产仔30~50尾。